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263斤男子豪掷2万请轿夫抬上峨眉山引热议

事件回顾:42公里山路9人抬轿10小时

近日,一则”263斤男子花2万请轿夫抬上峨眉山”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。据峨眉山当地轿夫方先生透露,8月15日一位体重达263斤的游客通过临时联系,以22100元的高价定制了往返42公里的滑竿服务。由于游客体型独特,普通滑竿无法容纳,最终调来特大号轿子才难题解决。

这位出手阔绰的游客从山脚到半山腰财神店往返共耗时10小时,9名轿夫分成4人一组轮换抬行,途中还出现游客跟着轿夫喊号子的有趣场景。下山时虽遇小雨,游客却谢绝撑伞,最终还额外给每位轿夫100元小费。如此”豪横”的消费方式,让在场游客直呼”壮观”!

轿夫揭秘:定制服务背后的故事

“普通游客坐3公里滑竿只要480元,这种大单十年难遇!”轿夫方先生表示。原来,峨眉山常规滑竿服务是两人抬行短途体验,而这次服务却创下多个独特记录:单次最重乘客、最远路程、最多轿夫参与。

为保证安全,轿夫团队做了充分准备:

– 临时调配三顶轿子才找到合适的

– 安排专人前方开路避免碰撞

– 采用”4+1″轮换制(4人抬轿1人替补)

– 上下山耗时精确到小时计算

有趣的是,这位江浙口音的游客全程积极配合,不仅跟着喊劳动号子,面对雨天也毫不矫情。方师傅透露,游客已预约明年5月再来,届时将专门定制更舒适的大坐轿。

网友争议:是消费自在还是资源浪费?

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两极评论:

支持方认为:

?? 明码标价自愿交易

?? 为轿夫创新高收入机会

?? 独特人群也有旅游权利

反对方质疑:

? 人均2000+收入是否合理

? 超重游客登山存在安全隐患

? 公共景区是否该限制独特服务

旅游专家指出,这类特点化服务在合规前提下确能满足特定需求,但建议景区:

– 明确重量上限和安全标准

– 公示分级收费标准

– 加强轿夫职业保障

行业启示:高质量旅游服务的新可能

这次”263斤男子峨眉山之行”意外成为旅游服务创新的典型案例。数据显示,疫情后高质量定制游需求增长37%,其中包含:

→ 无障碍旅游服务

→ 独特群体专属方案

→ 深度文化体验项目

景区从业者表示,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,开发分级服务既能满足多元化需求,也能带动就业。正如方师傅所说:”只要提前沟通好,泰山都能抬上去!”不过下次,或许可以考虑开发加强型电动滑竿?

思索:当传统人力服务遇上现代消费觉悟,无论兄弟们觉得这类独特服务该鼓励还是限制?欢迎留言讨论!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