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为何“老赖”还能坐一等座出行?揭秘限高令执行漏洞

限高令为何拦不住“老赖”的一等座?

明明被法院限制高消费,为何仍有“老赖”能大摇大摆地乘坐高铁一等座、飞机商务舱?这背后暴露了哪些执行漏洞?近年来,多地检察机关发现,部分失信被执行人通过护照购票的方式绕过限高令,甚至有人一年内违规出行40多次。为何身份证被锁定的“老赖”,护照却能成为他们的“通行证”?

护照成“老赖”的漏洞:换一本就能继续享受

根据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》,被限高的“老赖”不能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、飞机商务舱等高档交通工具。然而,现实中许多“老赖”却利用护照购票轻松规避监管。

关键难题在于:

1. 护照编号不唯一——身份证号终身不变,但护照每换一次就有一个新编号,法院无法实时更新。

2. 信息不共享——法院不知道“老赖”换了新护照,公安机关也不清楚办护照的人是否被限高。

3. 执行难——即使法院发现违规,也可能因“老赖”行踪不定而无法实施拘留。

数据显示,部分“老赖”甚至补办10本护照,就是为了继续享受高消费出行。

怎样堵住漏洞?公检法需联动

要让“老赖”真正寸步难行,必须从制度和技术层面双管齐下:

1. 护照与身份证绑定——让护照号与身份证号关联,避免“老赖”通过换护照逃避监管。

2.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——法院、公安、铁路、民航等部门实时互通数据,确保限高令覆盖所有购票渠道。

3. 加大惩戒力度——对频繁违规的“老赖”采取更强硬的措施,如冻结账户、追究刑事责任。

小编归纳一下:让“限高令”真正成为“紧箍咒”

“限高令”本应让“老赖”寸步难行,但如果执行漏洞不堵住,它就可能沦为“纸老虎”。只有完善监管机制,加强跨部门协作,才能让失信者真正付出代价,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诚信。否则,“限高这物品也就吓吓老实人”的嘲讽,恐怕会继续成为现实。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