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赏析:边塞风雪中的送别情

边塞诗人岑参与他的代表作

说起唐代边塞诗,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完全是不可不提的经典之作。这首诗的作者岑参,可是个地道的”边塞通”——他715年生于湖北江陵,不仅当过嘉州刺史,还在安西节度使手下做过判官,常年生活在塞外,对边塞军旅生活了如指掌。正是这些亲身经历,让他的边塞诗写得特别有味道!
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就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其中一个。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呢?它把军营送别的场景写得气势磅礴,既有边塞寒冷荒凉的现实写照,又透着乐观豪放的浪漫色彩。你能想象吗?一首送别诗竟然能写得如此雄奇瑰丽!

八月飞雪的边塞奇观

诗一开头就给我们来了个”下马威”:”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”。八月飞雪?这在江南简直是天方夜谭!但在边塞,却是诚实存在的奇观。岑参用”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这样神来之笔,把满天飞雪比作梨花盛开,既写出了雪的洁白秀丽,又暗含了对春天的向往。

接下来的六句诗,更是把军营里的寒冷写得入木三分。帐篷里的珠帘罗幕都被雪水浸湿了,穿着狐皮大衣、盖着锦缎被子还觉得冷,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,铁甲冰冷刺骨却还得穿着备战。这样的描写,是不是让你也打了个寒颤?

风雪中的送别宴

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,武判官却要启程回京了。想想看,他们要穿越”瀚海阑干百丈冰”的茫茫雪原,面对”愁云惨淡万里凝”的恶劣天气,这场送别宴就显得格外珍贵。中军帐里摆下酒席,胡琴、琵琶、羌笛齐鸣,既是为归客饯行,也是想用音乐驱散他们心中的寒意。

最令人动容的是最终六句的送别场景。辕门外大雪纷飞,连军旗都被冻得僵硬无法飘扬。诗人和同僚们站在轮台东门,目送武判官一行人渐行渐远,直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蜿蜒的山路尽头,只留下雪地上的一串马蹄印。这个画面,是不是让你想起了什么?

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

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之因此能成为千古名篇,不仅由于它生动描绘了边塞风光,更由于它寄托了戍边将士的复杂情感。诗中既有对恶劣环境的诚实记录,也有对同僚的深情送别,更有保家卫国的豪迈气概。

正如山东诗人刘树仁所评:”军营驻扎雪海中,将士身躯化塞墙。”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唐代边塞将士的诚实生活,也让我们感受到他们”不教胡马度阴山”的坚定信念。下次当你读到”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时,不妨多想一想:这秀丽的诗句背后,是几许戍边将士的坚守与付出啊!


返回顶部